《保险法》要修改,或将打破刚兑?

《险企高参》综合多方信源了解到,《财新周刊》此前发布了一篇名为《处置问题险企》的封面文章,文章中指出,“正在修订过程中的《保险法》草案中已新增提出:若被接管的保险公司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依法进行保险业务转让的,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对保险合同进行合理变更。”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打破保单刚兑会对保险业的公信力造成影响,这是个非常谨慎的事情;另一方面,目前《保险法》修订还处于讨论和建议的初级阶段,尚未有完整的条例和具体规定,也并未公开征求意见。而且从立法到落地,还有很长的流程要走,能不能落实也不能确定。

据财新报道,正在修订过程中的《保险法》草案中已新增提出:“若被接管的保险公司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依法进行保险业务转让的,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对保险合同进行合理变更。”

图源:钛媒体


这是意在模仿日本在应对上世纪90年代末保险业“破产潮”时采用的方式——如果保险公司面临破产,可以通过修改合同下调存量保单的预定利率。不过文章此言一出,立即引发了广大业内人士的关注。如若真的落实,将会打破保险产品刚性兑付的局面。

图源:钛媒体


《保险法》第92条规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必须转让给其他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不能同其他保险公司达成转让协议的,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接受转让。转让或者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接受转让前款规定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的,应当维护被保险人、受益人的合法权益。这也表明万一保险公司真的破产了,也是由其他保险公司来接管资产和业务、维护投保人的合法权益。

“打破保单刚兑会对保险业的公信力造成影响,这是个非常谨慎的事情,而且能不能落实也不能确定。”一位金融监管人士表示,目前《保险法》修订还在讨论和建议的初级阶段,尚未有完整的条例和具体规定,也并未公开征求意见。而且从立法到落地,还有很长的流程要走。

财新也在文章中表示保险公司破产会降低大家对保险业的公信力,绝大多数业内人士对打破保单刚兑仍然保持谨慎态度。险企主要是通过死差、费差和利差“三差”赚钱。现阶段,对险企利润真正造成较大影响的就是利差。在目前低利率环境下,险企的投资收益率高于预定收益率的难度大增,未来面临的“利差损”风险将大幅上升,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机构“破产重组”。

“除了受低利率的市场环境叠加权益市场波动的影响外,还有一个原因便是部分保险公司的投资策略并不适合当前的市场环境。”上述金融监管人士表示。在上世纪90年代初,寿险公司为吸引投保人,曾推出预定利率达8%、9%甚至10%以上的保单。随着央行连续六次降息,银行存款利率由1996年的9.18%一路下滑至1999年的2.25%。于是,主要靠银行存款和国债产生收益的保险资金要承担巨额的“利差损”。而对于目前险企面临的“利差损”问题,上述金融监管人士认为,“根据现有国情,再加之现在险资投资多元化,以前那种大规模利差损风险事件不会重蹈覆辙,但可能会出现利差倒挂的现象。”


近年来,高风险金融机构的风险处置受到广泛专注。去年10月21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作《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隐患情况部分中提到“加快处置恒大人寿、中融信托等高风险保险信托机构。”

今年3月1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人身保险公司监管评级办法》,其中表示:“对监管评级结果为5级的公司,在采取上述监管措施基础上,必要时应制定实施风险处置方案。可视情况依法安排重组、实行接管或实施市场退出。”

险企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其负债端和投资端的双重压力。从资产配置和投资收益率角度来看,当下保险业面临着负债端刚性成本约束和投资端追求绝对收益双重压力的挑战。

负债端方面,自去年上半年3.5%复利产品“炒停潮”后,银保渠道重回高光时刻,险企保费收入也迎来了高速增长时期。但随着下半年银保渠道逐渐落实“报行合一”,各大险企的保费均有不少的回落。

数据显示,A股5家上市险企今年前2月共取得原保费收入7472.09亿元,同比下降1.38%。寿险方面,仅中国人寿实现正增长,增速为2.8%。平安人寿实现原保费收入1338.4亿元,同比增长-1.1%;太保寿险实现原保费收入632.7亿元,同比增长-9.3%;新华保险、人保寿险分别实现原保费收入395.9亿元、412.8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14.59%、-16.77%。

与此同时,低利率的市场环境叠加权益市场波动,近年来险企的投资收益也并不理想。数据显示,2023年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指标均处于十多年来的低位。其中,财务投资收益率2.23%创下自200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综合投资收益率3.22%仅好于2022年的1.83%。

在此背景下,险企尤其是中小险企的风险敞口加大。据财新报道,目前保险业已经存在至少6000亿的高风险资产,部分人士更预计万亿。另《险企高参》在已披露2023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63家非上市寿险公司中不完全统计,2023年有6家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

来源:险企高参